6月27日下午,西安高新一中南校區(qū)音樂廳2021屆九大學科近50位“小研究家”濟濟一堂,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鮮活有趣的內容、別開生面的場景、獨具匠心的演示,為大家精彩呈現了二十多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成果,成為高新一中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本次選評會特邀王宏偉、齊虹、毛濃德、雷向宇、沈康、吳家軍、胡向陽、熊健、李慶、胡雪萍10位老師擔任評委,每個課題組都按照研究小組學習成果展示和評委會學科問辯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爆棚魅力大比拼。
活動由西安高新一中2021屆岳來、張瓏璟同學主持
下午14:00整隨著兩位主持人隆重宣布活動開始后, 2021屆年級組長、選評會評委代表王宏偉老師首先鄭重宣讀了評價標準,就研究效果、展示效果兩大方面10項評價指標對比賽進行了詳細說明。
接著各小組依次進行展示和應辯,“論赤子之于亂世”“淺析陜西方言中的文言現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加密算法及其應用”“生活中的函數”“英語表達中的‘中國制造’”“商場中英文標識錯誤研究”“文物的英文翻譯”“研究制作電磁炮”“雅各布天梯制作”“電磁振蕩干擾器”“西安市道路植物葉片重金屬含量測定”“牙膏成分的探究及牙膏制作”“高中生營養(yǎng)膳食”“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關于西安市盲人出行的調查研究報告”“盜版市場對正版市場的影響”“盛世未央大唐霓裳”“品古代色彩,悟中華文化”“秦嶺無閑草”“關于西安回民街發(fā)展現狀的研究”輪番上陣,歷史繁華、中國制造、服飾麗圖、美食文化、植物世界、生活應用……一組組精彩的匯報,一簇簇智慧的火花,一個個鮮活的情境,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一次次的點頭與微笑……短短的3個小時,儼然已成就了一次學科整合、思維碰撞、交流文化、回眸歷史、享受生活、探索未知的饕餮盛宴。
最后,校長助理李曉文老師對本次活動的開展以及意義言簡意賅進行了點評,意味深長地對2021屆學子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期望研究性學習平臺能真切成為塑造一批批高新學子卓越思維品質的給力舞臺,期望研究性學習方式能真切成為高新學子研有所學,學有所獲的長效自我修習模式,期望研究性學習之路能真切成為高新學子不斷反思、不斷優(yōu)化、精益求精、學以致用的人生精神之旅,為下一屆高新俠做最好的榜樣。
經過緊張、精彩的角逐,5個研究學習成果榮膺一等獎,9個研究學習成果榮膺二等獎,7個研究學習成果榮膺三等獎。
選評會結束后,“小研究家”們意猶未盡,競相又對本次活動撰寫出了自己的感悟,附后以饗讀者。
在化學研究性學習中成長
西安高新一中
2021屆 艾欣睿 張蕓沫 肖浩明
在展開化學研究性學習之初,我們向老師詢問意見,查閱資料以及實地考察后,發(fā)現隨著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不斷推進,環(huán)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決定將環(huán)境污染作為化學研究性小組的課題。之后經過組內討論,結合方案的可操作性,實踐探究性以及意義,我們一致決定將西安地區(qū)的大氣污染作為探究方向,并以探究常青樹樹葉中重金屬含量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之后我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近年來國內外側重于植物修復發(fā)布方面的研究較多,國內南方地區(qū)側重于挑選優(yōu)良樹種,西北地區(qū)的研究較少,所以我們決定用化學的方式研究環(huán)境問題,為環(huán)境保護提出相關建議。
為了保證選取樣本的合理性與廣泛性,我們組內討論過后決定將西灃路地段(代表普通城區(qū)),未央化工場附近地段(代表工業(yè)區(qū)),浐灞濕地公園(代表城市中綠化較好地段)作為主要研究地點。我們在各個采樣點盡力讓樣樹的樹高及樹齡、生長情況等保持一致。每株在東、南、西、北 4個方向選擇4~5枝, 剪下樣枝,帶回實驗室 ,采集同齡枝的葉片 ,每枝選取第3~5片老葉作為測量的樣品,檢測重金屬Cu(銅,原子量63.55,密度8.960克/立方厘米),Pb(鉛,原子量207.2,密度11.3437克/立方厘米),Cd(鎘,原子量112.41,密度8.64克/立方厘米)在葉片中的含量大小,以探究西安大氣污染程度。
經過實驗,我們測出各采樣區(qū)植物葉片Pb,Cu,Cd的含量都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如下:
葉片中的Pb含量由高到低的區(qū)域依次為西灃路>未央化工廠>浐灞濕地公園,其Pb含量分別為51.26(每千克葉片中該金屬以毫克為單位的質量)、35.73及8.46;葉片Cd含量由高到低的區(qū)域依次為西灃路>未央化工廠>浐灞濕地公園,分別為15.41,12.3,8.13;未央化工廠、西灃路 、浐灞濕地公園區(qū)域葉片的Cu含量依次為56.3、41.67及27.42。
實驗的探究結果與我們起初的設想有所不同,因為鎘與鉛在西灃路段的含量要略高于未央化工廠的含量。我們通過查閱資料以及詢問老師得知,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于西灃路為交通密度較大的區(qū)域,汽車尾氣排放較多,對葉片金屬含量的影響較大,而銅元素是植物體內諸多輔酶的組成元素之一,以此植物對周圍環(huán)境中銅元素含量的變化較敏感,這個問題的突破無疑又完善并推進了我們的實驗探究,讓我們的實驗探究更貼合于實際,具備一定的實用型和創(chuàng)新性。
反思此次探究,我們全面完成了實驗,達到了對西安道路植物葉片重金屬含量測試的預期目標,體驗了自主性探究的發(fā)現過程,懂得了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并通過團隊合作與分工增強了我們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提升了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與自身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我們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自主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特別感謝我們的化學老師郭昕老師,感謝他給予了我們很多寶貴的建議,在我們迷失方向時帶領我們走出困境。衷心希望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延用此次收獲的經驗與團隊合作精神,力求取得更大的突破。
品古代色彩,悟中華文化
西安高新一中 2021屆 王俊怡
青黛,蓼藍,月白......每聽到這詩意十足的名字,我便不由地被吸引。于是,趁著學校組織研究性學習的機會,我和我的小組成員選擇了研究中國古代傳統(tǒng)色彩的課題。漸漸地,我們在探索之中,感悟到了傳統(tǒng)色彩背后所蘊含的歷史內涵是多么有魅力。
經過組內討論、分工,我們借助在網上查閱資料,參觀陜西歷史博物館閱讀書籍等方式收集了課題所需的資料,最后由我總結,以PPT形式進行了展示。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先從色彩的起源,用色制度等開始探究,后來探尋了陶瓷色彩的變遷,以及古代建筑色彩的演變,也深深地被故宮紫禁城的色彩深深震撼。隨后我們也了解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色彩背后的文化內涵。
原來,中國傳統(tǒng)色彩是帶有中國傳統(tǒng)韻味的文化象征,原始時代的人類在不知不覺的狀態(tài)中創(chuàng)造了歷史性色彩最純粹的形式,中國的色彩理念融和了自然、宇宙、倫理、哲學等觀念,幾千年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色彩觀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色彩觀始終貫穿于中華民族色彩審美意識之中。
在古代中國,最重要的顏色有五種,分別是:黃、青、白、赤、黑。老子說:“目迷五色”,“色”在中文里最初的含義是指人的臉色,當然,現在人所說的 “色”,多以色彩這一含義為主,更加強調了它的客觀性。這些色彩的運用,與原材料的是否易得、工藝是否完備、審美觀是否變化密切相關。
可見中國古代傳統(tǒng)色彩是一門學問,一步又一步的探究讓我深深愛上了具有文化內涵的傳統(tǒng)色彩?;蛟S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會每天將這些詩意的名字掛在嘴邊,但至少我懂得這是古人對美的追求,也更是歷史文化的魂魄所在。
中國傳統(tǒng)色彩或絢麗或清淡,它打動我的不是詩意十足的名字,也不是渲染于紙面展現于衣物建筑之上的獨特魅力,而是它源遠流長的歷史背后的那份文化內涵。
一提起“天水碧”,我便會感覺濕氣來;提起“竹月”,我又會想到月下竹林;提到“天青色”,我會想到大雨初歇……一提起中國傳統(tǒng)色彩,我會感覺自己信步林間,紅塵喧囂已遠。這是多么美的文化體悟。
愿你我從今以后,都可以用心感悟中國傳統(tǒng)色彩,感悟這份沉淀了時光,延長了歲月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不斷探索
西安高新一中 2021屆 畢子墨
至今我仍然深記得初來高新一中的時候,高二年級的學長學姐們給我們做的新穎活潑震撼力十足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在聆聽他們報告的時候,我就總暢想著,如果自己能夠在喜歡的領域上做出不懈的努力,擁有屬于自己的見聞與思考,用不了多久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站在講臺上,為自己的同學為自己的學弟學妹們做屬于自己的研究學習報告。就像是夢想的種子,埋在了土里,時時等待著要發(fā)芽,我滿懷期待地等到了那一天,老師們來統(tǒng)計同學們想要報名的研究性學習主題科目,興沖沖地報完了名后,我才發(fā)現,原來我所想要研究的地理課題全年級只有不到10個人報了名,當時的我覺得又詫異又難過,詫異是因為地理這個包羅萬象的學科竟然引不起同學們激烈的討論與探索,難過的是我們班上只有兩個同學報了名,而且我們兩人在地理學習上都有著不同的見解,似乎沒有人可以與我組成團隊共同完成研究性學習的任務。但這并不能成為阻擋我努力完成研究性學習的路程,于是在一年的討論與探索過程中,我不斷克服了各種困難,比如大冬天到山底下,發(fā)現除了忍冬花之外,只剩下了枯干的柴枝與樹木,沒有我能研究采集的中草藥植物樣本,很是沮喪,后來就在不同時段多次抽空去采集,終究完成了《秦嶺無閑草》這一篇報告。我要感謝指導老師對我精心的指點與深厚的期望,感謝家長在百忙之中帶我到秦嶺自然保護區(qū)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調查,更要感謝的是那些在我們身邊生長的綠色精靈們,是它們讓我能夠在今天這樣隆重的場合站在這里為大家分享我的成果。書山有路勤為徑,研究學習的路,不能就此戛然而止,研究學習是幫助我們取得領域突破的重要途徑之一,要研究必然得先樹立起對學科的熱愛與探索的欲望,愿大家都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不斷探索,發(fā)揚光大。